常见问题
高考必备|人教版必修二课文中的文学文化知识
人教版必修二课文中的文学文化知识《<诗经>两首》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差别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差别体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厥后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离骚》 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形貌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2.《诗经》和《楚辞》划分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诗经》与《楚辞》划分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结发:古代结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伉俪。
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玉人常用的姓,“罗敷”古代玉人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尊长说话表现敬重的习习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尊长或平辈的自称。 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夏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9.六合:昔人完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
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盛行于东汉到唐。 1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12.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 13.公姥:公公和婆婆。 14.适:出嫁。
(始适还家门: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外家) 15.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16.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17.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现,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18.古代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或五夜。 19.建安:汉献帝年号。
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另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呼多见于史书。
(1)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天子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天子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体朝代前几个天子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
可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天子都有庙号,因为根据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品德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天子才都有了庙号。 (2)谥号:谥号是后人凭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呼,有批驳之意。
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台甫,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给予。另有称谥,是门徒门生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
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泛起。秦时曾一度破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
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
谥法有牢固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魅曰灵等,这是恶谥;另有表现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3)尊号:尊号是为天子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呼。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发生于唐代。
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其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不外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寄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天子”。越到厥后,尊号越长,如清乾隆天子全部称呼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天子”,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
(4)年号:年号是中国天子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天子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经常改元。
如汉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后用了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
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十四个年号。明朝自第一代天子朱元璋开始,包罗明、清两代,每一个天子岂论在位时间是非,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短歌行》 1.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2.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念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3.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工具向田间小路。
4.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团体所体现出的配合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气势派头,所以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5.曹魏建设后,曹操被追尊为“武天子”,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6.《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兰亭集序》 1.癸丑:昔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现年月日的序次。
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现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现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现第二个月,季表现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禊,一种祭礼。
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民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4.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赤壁赋》 1.望:夏历每月十五。既望:夏历每月十六。
晦:夏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夏历每月第一天。
2.尤物:昔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优美理想的象征。 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4.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5.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6.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昔人说它朝生暮死。
7.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8.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力自由的文体。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 (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求藻饰和用典。多接纳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履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游褒禅山记》 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释教徒,也指僧人、佛塔。 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西岳之阳名之也。
” 3.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姓氏流源与文化寻根》 1.上古时期,姓氏有别。
姓的偏旁为“女”,反映初民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只有通过差别的姓来区分差别的部落。 2.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贱者有名无氏。
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制止同姓通婚。 3.夏商周三代,常以封地名、国名、官职名、居住地、职业武艺及祖先的字为氏。
4.秦汉时代,姓氏合二为一,而一般的老黎民只有名,不配有氏。
本文关键词:高考,必备,人教,版,必修,2022世界杯登录官网下载,二,课文,中的,文学
本文来源:2022世界杯登录官网-www.filmsforliberation.com